游客发表
私募国际化战略布局进展如何?私募
在2023年,包括黑翼资产和前海博普资产等主要量化私募公司在香港设立关联公司,获得号牌并成功获得9号牌照,香港使其能够将业务扩展至海外。照张根据私募排排网的牌意统计,目前已获得香港9号牌照的私募私募公司达到了87家。
这其中,获得号牌主观私募占据了最大比例,香港共58家;量化私募有20家,照张而混合型私募则有9家。牌意业内普遍认为,私募拥有香港9号牌照的获得号牌私募能直接成立投资管理公司,从而更有效地管理美元基金,香港相较于通过境内人民币资金进行海外投资,照张香港牌照更加体现了私募的牌意国际化战略。
今年,不少私募在获得牌照后,迅速展开业务布局。例如,有量化私募表示,在香港取得牌照的同时,不仅组建了资产管理团队,还开始发行相关产品。这一战略布局的第一步就是进入香港市场,未来将希望拓展至美国和欧洲。
在产品投资方向上,大多数私募仍以海外募资为主,计划投资于A股市场。“自9.24行情以来,A股回暖,外资对中国市场兴趣上升,为私募出海创造了良机,”某量化私募人士指出。
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私募出海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尽管获得香港9号牌照是重要的里程碑,但建立海外团队、进行募资、发售产品及获得海外投资者的信任仍需时间。“海外募资并不等同于国际化,真正的国际化应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机会,参与不同市场,为投资者提供全球配置能力,”某顶尖私募人士表示。
持有香港9号牌照私募增至87家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持有香港9号牌照的私募公司已增至87家,其中今年新增加的两家公司均为量化私募。
从管理规模来看,管理资产超过50亿元的持牌私募有37家,占比约43%。而管理规模在5亿以下的小型私募中,也有36家,占比约41%。
在办公城市方面,上海、深圳和北京的持牌私募数量较多,分别为29家、21家和14家。其他城市的持牌私募数量不足10家。
业内调查显示,对于量化私募,有高达六成的机构期望进行全球扩展。宽邦科技发布的《中国量化白皮书》调查了203家私募机构,结果显示六成的量化私募有出海计划,但实际全球化进程仍处于初级阶段。
香港9号牌照只是国际化布局第一步
业内指出,多数私募选择通过申请牌照和募资来开启国际化进程,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海外市场提供更低的利率和融资杠杆,有充足的流动性;二是许多中国居民倾向于选择国内优质机构进行资产配置,这一部分机构通过海外募集美元基金来投资A股,从而促进A股流动性。
根据量化白皮书的调查,私募国际化布局可分为三个层级:
第一层级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和美国,约六成的机构选择香港作为国际化的起点,其次是美国;
第二层级包括欧洲、新加坡和日本等发达地区,约20%的机构表示积极意愿;
第三层级则是印度、韩国和越南等新兴市场,媒体对此有较高关注,但实际占比不足10%。
通常,获得香港9号牌照并开始募资是私募出海的第一步。已知有头部基金达到40亿美金的募资规模,部分机构瞄准主权财富基金等,例如龙旗科技的海外投资者占比接近50%。
以2024年某机构在新加坡的路演为例,一家量化私募发现,新加坡的投资者对中国私募机构兴趣浓厚,尤其在美股及美债等投资上。
头部私募国际化早已展开
对于国内私募机构积极寻求国际化布局的内在动力,明汯投资指出,虽然中国量化私募在国内市场表现良好,但与全球顶尖机构相比,在管理规模、多市场操作经验和人才培养方面依然存在差距。
许多全球对冲基金在多市场和多策略的布局中获益良多,参与全球主要市场并进行丰富多元的投资策略能够提升收益。
明汯投资表示,参与全球资本市场不仅能够利用多种策略带来收益,增强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同时有助于客户类型多样化,促进长期稳定的发展。
随着牌照运营及人才招募的进展,不少头部私募已开始国际化运作,如明汯在香港和新加坡设有办公室,并在纽约设立研发中心,而宽德则在纽约接触海外投资者。
此外,一些机构也把出海视为人才储备的重要渠道,虽然海外的策略可能无法直接迁移到国内,但海外人才在经验上与国内体系的结合,能够创造更多的协同效应。
尽管如此,国内私募在国际化过程中仍面临不少挑战,包括市场本地化能力不足和资源匹配困难,同时量化机构在链路部署方面的参与度仍需提升。
本文转自“财联社”;XM外汇官网编辑:刘璇。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